麦克·彭斯 – 唐纳德·川普和他钦点的副总统竞选人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志同道合,不过在对于能源和气候变化,他们两个的观点可谓惺惺相惜。印第安纳州州长保罗·莱恩 – 众议院发言人也被安排在克利夫兰党代会上发言,而从他此前就气候变化问题的公开表态以及他的投票记录来看,这位来自威斯康辛州的国会议员将是川普在推翻环保政策上的主要伙伴。莱恩坚信,气候变化“无论怎样都会发生”,而联邦政府“什么也做不了”。虽然莱恩已经建议取消或者简化一些向化石燃料生产者发放的补贴,但这并非出于任何推动绿色能源的动机。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科学观点持否认态度,从化石燃料
游说集团那里收取大量政治献金,并且曾反对《清洁电力计划》和本州绿色马克·卢比奥 – 这位今年三月份退出了共和党初选的佛罗里达州参议员也将在克利夫兰党代会上发他是共言。和党高级政治人物反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另一个生动案例,而且还是在全球变暖明显威胁其代表的佛罗里达州而该州许多国会共和党人已经承认这种威胁的情况下。发电的约翰·麦凯恩 –
这位来自亚利桑那州的资深参议员曾在2008年大选中被奥巴马击败。他一直对迈克·布隆伯格 – 这位全球性媒体帝国的亿万富翁创始人曾作为共和党人担任纽约市长职务,但长期以来其在气候问题上的态度比共和党建制派要积极得多。被潘基文任命为气候变化特别代表以及全球变暖金融风险研究工作组负责人的布隆伯格在2012年桑迪飓风灾害之后公开支持民主党人巴拉克·奥巴马,并指责多数共和党人在气候问题上的无所作
为和怀疑态度利·保尔森(“汉克”) - 这也是克利夫兰党代会上不太可能见到的人物,但也是“理解”气候变化问题的高级共和党人的另外一个例子。这位曾带领美国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前美联储主席一直是气候行动的积极倡导者,并在过去十年中利用其与中国高级决策者的密切关系推动低碳增长。。虽然与跟戴着花哨纸帽的党代表以其参加党代会相比,布隆伯格本来就更喜欢与高级经济决策者(比如银行家、首相和市长等)在一起,但他的存在还是可以提醒我们,这样一个极具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前共和
党人是如何被拥抱气候问题极端立场的共和党人排挤出党的。气候变化科学持接受立场,并对很多国会共和党人强烈反对的碳排放上限计划给予有保留的支持。不过麦凯恩可能是最不可能出现在克利夫兰的共和党人,特别是考虑到川普对这位参议员战功的轻蔑。其他曾明确支持过气候行动的共和党参议员也将缺席党代会,包括伊利诺伊州参议员马克·柯克、新罕布什尔州参议员凯莉·艾约特以及南卡罗莱纳州州长林赛·格雷厄姆。努力。今年上半年,中国化石能源需求,尤其是煤炭需求显著下降。这进一步证明,中国去除过剩产能和治理污染的措施将进一步推动其达到所宣传的碳排放峰值。
对于那些关注中国的碳排放量现在是否已经渐趋平稳这个问题的人来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已经成为他们长期密切关注的对象。
今年是中国以“绿色增长”为核心的“十三五(2016-2020)”规划的开局之年,因而这一问题尤为重要。
但在未来十年内,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能否实现达峰之后继续推动碳排放长期加速下降?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
今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原煤产量同比下降近10%,下降速度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今年年初,为了化解煤炭产业长期以来产能过剩的问题,确保在2030年或更早之前实现碳排放达峰,中国政府明令禁止新建煤矿,并加速关闭老旧煤矿。
近期,被称为气候变化罪魁祸首的化石燃料发电量呈下滑趋势,也反映出中国原煤产量的疲软。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2016年上半年火力发电量(包括燃煤、燃气发电)下降了3.1%,而水力、核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分别增长了13.5%、25%、14%、28%。
然而,从各省仍然继续批建新的煤电项目来看,中国气候政策和能源政策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绿色和平东亚项目活动人士柳力( )表示:“中国目前计划兴建的煤电项目数量庞大。在2020年之前,每周会有一座新的燃煤电厂建成,过剩产能总量可能达到4亿千瓦。”
此外,中国电网的输送和分配政策也饱受诟病。中国的大型燃煤电厂(大部分为五大发电集团资产)享有电网优先分配权,而风电、水电和太阳能电厂受到排挤。
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中央政府需要努力构建一个更为公平的“绿色调度”体系,但考虑到来自大型发电集团和国家电网公司的阻力,估计这是一个十分缓慢的渐进过程。
实际上,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呈现下降趋势,不仅导致风能产业提起多起诉讼,也引起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的省份的不满。
关键不在于天然气而在于可再生能源
中国能源行业能够多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取决于可再生能源,而不是天然气,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取代煤炭。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天然气单位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燃煤发电的一半左右。若大规模使用天然气,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仍会部分抵消之前我们为减少燃煤所做的努力。
杨富强在就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作出回应时说:“如果今年因为煤炭消费减少而降低的碳排放与天然气和石油消费增长而增加的碳排放能相互抵消的话,那么我们会更加相信中国已经进入了碳排放平台期。”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本周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称,到203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会是现有水平的三倍,达到5100亿立方米,到2050年将增加到7100亿立方米。
同时,杨富强表示,为确保煤炭消费达到峰值,就需要重工业,特别是占据中国煤炭需求一半份额的钢铁、五金、水泥、材料和化学等行业的任何回弹保持适度。
结构转型
但是,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确实显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已经初具成效,能源需求也与经济增长脱钩(现行“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中国的用电量增长了2.7%,而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了6.7%。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制造业用电量只增长了0.5%。这说明一大批低效多余的工厂被关闭了。
另一方面,“十三五”规划中着力发展的服务业的用电量上升了9.2%。
然而,家庭用电需求也增长了7.7%,这表明中国还需提高能效,推广智能电网及智能电表的使用,从而控制新家用电器用电需求对电网的影响。
尽管中国的人均用电量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现在中国的情况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中国的中产阶级越来越消费得起冰箱、空调、炊具、滚筒干衣机、数码产品等高能耗产品;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这将带来电器需求的激增。